2015年,我区共受理反映农村基层问题信访举报32件,其中涉及村务公开问题8件,占总量25%,通过对信访问题的调查发现,上述8件信访件都聚焦在村级财务公开上。
一、存在的问题
(一)少数村存在财务打捆公开或公布“坨坨账”现象。即只公开群众能看得到的如三公”经费的总支出、社会抚养费的总收入等几个较大数据。在某村村民反映征地拆迁赔偿金问题中,该村就只对大的收支情况进行了公示,但一些小的支出,没有明确去向,具体的每一笔资金用到了什么地方群众并不知情。
(二)公开内容避轻就重。涉及重大事项的财政收支就公开,一些容易被群众忽视的小收支就忽略。这种问题在农村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,或有意或无意,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种被漏掉的“小账”,最容易滋生“蠹虫”。
(三)公开流于形式。少数村公开不及时,心血来潮就公开一下,或者平时不公开,得到口风有上级要来检查了就马上公开。且公示方式都仅限于村办公室公开栏,不便于居住较为分散的群众观看监督。
二、产生问题的原因
(一)账目管理不规范。一方面村级财务人员素质不高,且人员不固定,多数村组财务人员不懂会计业务,程序不清,手续不齐,原则不强,将一些小的支出纳入其它项目统一报账或是根本不计入村账目,坐收坐支,显然这样的账目“见不得人”;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在财务管理上确实存在违纪问题,公开得越深越细,越容易被挑出“病灶”。
(二)监督体制不健全。从村干部方面看,主要是认为:自己与村领导为上下级关系,担心领导秋后算账,给自已穿小鞋。从村民来看,农村是个熟人社会,与村干部抬头不见低头见,实施民主监督可能会得罪村干部,不涉及自身具体利益的时候没必要给村干部“挑刺”。从乡镇一级监督部门来看,村财务及资金都由镇代管,有没有问题一目了然,没必要再下村监督。
(三)思想认识不到位。部分村干部未能认识到村务公开的重要性,认为本村在财务上没出问题,就没必要公开,或者担心公开一些杂帐会引起村民的误解,更有甚者觉得上级要求财务公开是对自己的不信任,对财务公开存在一些抵触情绪。
三、解决的对策
(一)强化宣教力度,规范账务管理。
一是加大培训力度,明确村务公开目的、意义、方式、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;二是开展交心谈心工作,引导村干部克服思想顾虑,做到勤政廉政,促使其从不愿公开、被公开转变为主动公开;三是开展警示教育,利用反面素材提醒村干部树立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。
(二)强化监督力度,健全制约机制。
一是进一步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,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,保障监督委员会有效行使权力,促其真正发光发热。二是强化群众监督,畅通信访举报渠道。采取建立村务公开意见登记簿,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,广泛地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。三是要求乡镇一级要加大监督力度,对蓄意应付差事,不公开、半公开、假公开的人和事予以严肃处理。
(三)强化制度建设,明确公开要求
在原有的《自贡市贡井区基层组织公开工作实施细则》基础上对农村财务公开提出更高的要求,针对财务收支情况、社会抚养费等集体收入、资产处置收入、捐赠收入、“三公”经费支出情况、项目经费情况及其他需要公开的财务事项7大类,进行一“票”一公开,每一笔账目都落笔有痕。同时明确公开时间,需要什么时候公开以及需要公开多久。
(四)创新工作思维,拓展公开渠道
一是推广贡井区“农村基层廉情预警管理综合平台”,为规范农村基层“三资”管理,促进村务党务财务阳光公开起到支撑;系统所获得的基层农村真实情况和数据,有利于群众通过网络对村级财务的监督。二是推广“明白纸”入户,每季度向村民发放村务组务“明白纸”,将各村民小组的重大事宜、账务明细印发到每家每户,让群众看得清楚明白。